你家貓咪最近一直在地上磨屁股,還傳出一股怪味嗎?別小看這個行為,可能是貓咪「肛門腺」在作祟!貓肛門腺阻塞或發炎是貓咪常見的健康問題,若不及時處理,可能導致感染甚至膿腫。

貓肛門腺 (Anal Glands) 是一對藏在貓咪肛門兩側、接近 4 點與 8 點方向的小囊袋,形狀像梨子,內部會分泌帶有強烈氣味的棕色或黃褐色液體。

這些分泌物主要有 3 大功能:

  1. 標記與溝通:分泌物具有獨特氣味,是貓咪用來辨識對方、劃分地盤的重要方式。
  2. 協助排便:排便時腸道擠壓肛門腺,液體會跟著排出,潤滑幫助順利排便。
  3. 壓力反應:當貓咪受到驚嚇時,也可能因括約肌收縮而突然釋出肛門腺液,作為自我保護的反應。

理想狀況下,這些分泌物會隨著排便自然排空,但也有可能無法順利排出,進而導致貓咪肛門腺阻塞、感染,甚至膿腫化。

二、我要幫貓咪擠肛門腺嗎?如何判斷?

健康的貓咪通常不需要刻意擠壓肛門腺,其分泌物會隨著貓咪上廁所自然排空。

只有在以下情況,才可能需要人工協助:

  • 出現貓磨屁股的行為(屁股在地上拖行)。
  • 過度舔咬肛門附近或尾巴根部。
  • 肛門附近紅腫、出現腫塊。
  • 排便異常或表現疼痛。
  • 屁股散發異常臭味。

若出現上述症狀,建議立即尋求獸醫評估。獸醫會判斷是否需要人工擠壓,切勿自行隨意擠壓,以免操作不當造成貓咪疼痛或組織受傷。

三、貓咪屁股臭?認識貓肛門腺發炎 6 大症狀

當肛門腺液無法正常排出,就容易導致堆積、細菌感染,進一步引發貓肛門腺發炎 (Anal Sacculitis)。

這時候貓咪可能有以下 6 大症狀,飼主應提高警覺:

  1. 貓磨屁股:最常見的初期警訊。貓咪會將屁股在地上拖行,試圖緩解肛門腺腫脹的不適感。
  2. 舔咬肛門或尾巴:過度舔咬肛門附近或尾巴根部,可能導致局部脫毛、皮膚紅腫。
  3. 紅腫或有硬塊:肛門附近明顯紅腫,或觸摸時可感覺到像黃豆大小的腫塊。
  4. 分泌物或惡臭:肛門附近持續散發強烈異味(非糞便味),甚至分泌膿液、血水。
  5. 排便異常:排便時表現痛苦、嚎叫,或出現便秘、排便頻率改變等情況。
  6. 全身性症狀:當感染嚴重時,貓咪可能出現食慾不振、嗜睡、發燒等全身性症狀。

若懷疑貓咪有上述情形,應盡速就醫。獸醫可能會透過觸診、分泌物取樣檢查、甚至細胞學檢查來進行診斷。

四、為什麼貓會有肛門腺問題?常見 6 大原因

導致貓肛門腺阻塞或發炎的常見原因如下,其中中年以上或體型肥胖的貓咪,發生機率相對更高:

  1. 感染:糞便中的細菌(如大腸桿菌)可能逆行進入肛門腺導管,造成發炎或感染。
  2. 肥胖與缺乏運動:運動量不足會讓肛門腺無法自然排空,加上多餘體重可能壓迫導管開口,讓排出更困難。
  3. 飲食因素:飲食中膳食纖維不足會導致糞便太軟,無法在排便時對肛門腺施加足夠壓力。此外,高肉類或高脂肪的飲食也可能增加風險。
  4. 腸道問題:長期腹瀉或便秘都會干擾肛門腺的正常排空機制。腹瀉使糞便過軟,便秘則可能使糞便過硬而無法有效擠壓。
  5. 過敏反應:某些貓咪對環境或食物過敏,可能引發肛門周圍皮膚發炎,進而影響肛門腺功能。
  6. 先天构造問題:少數貓咪天生肛門腺導管較窄或位置異常,即使飲食與體重皆正常,也容易發生阻塞。

五、貓肛門腺問題 4 種治療方式

在治療肛門腺問題時,並非所有方法都適合每一隻貓,獸醫會視病情的嚴重程度(單純阻塞、發炎或已形成膿腫)來決定。

若你家貓咪已經有明顯症狀,這裡整理了 4 種最常見的治療方法:

  1. 手動擠壓肛門腺:此為最基本的處理方式。建議由專業獸醫或有經驗的寵物美容師操作,幫助排出堆積的肛門腺液體。
  2. 抗生素與止痛藥物:若有明顯感染、發炎或腫脹情形,獸醫會開立口服抗生素或消炎止痛藥物來控制感染與緩解不適。
  3. 傷口護理:若肛門腺已形成膿腫 (Abscess) 甚至破裂,獸醫會進行專業的清潔、引流與傷口護理,並可能需要搭配藥物治療,必要時貓咪需配戴伊莉莎白圈(頭套)防止舔咬。
  4. 外科手術:若貓咪反覆發生嚴重感染、藥物治療效果不彰,或懷疑有腫瘤風險,獸醫可能會評估進行「肛門腺摘除術」,作為最終的解決方案。

六、貓肛門腺日常保養!5 大預防發炎撇步

要預防貓咪出現肛門腺問題,除了密切觀察行為變化,日常照護也非常關鍵。以下 5 個方法,有助於維持貓咪肛門腺的健康與順暢:

(一)維持理想體重與充足運動

保持貓咪在適當的體重範圍,避免肥胖是預防肛門腺阻塞的第一步。搭配每天適度的活動,例如透過逗貓棒、雷射筆等方式提升運動量,能促進腸道蠕動與肛門腺的自然排空,降低分泌物堆積的風險。

(二)提供高品質、高纖維飲食

提供高品質且富含膳食纖維的飲食,是維護貓咪肛門腺健康的關鍵。足夠的纖維有助於讓糞便成形(不過軟也不過硬),進而在排便時自然擠壓肛門腺,促進分泌物排出。建議可選擇有天然高纖成分的主食,同時避免高脂肪或過度加工的食物,減少對腸道與肛門腺的負擔。

(三)補充保健品

為了進一步維護貓咪的腸道機能與肛門腺排出功能,飼主可考慮在獸醫建議下,補充含有益生菌 (Probiotics) 與可溶性纖維(如洋車前子)的營養品。這類保健品能穩定腸胃、幫助糞便成形,使貓咪在排便過程中自然擠壓肛門腺,降低阻塞與發炎的機率。

(四)及時處理腸胃問題

若貓咪出現便秘、腹瀉、排便次數異常等情況,建議盡早帶牠就醫檢查與治療。因為長期腸胃不適不僅會影響貓咪的整體健康,也可能讓糞便質地異常,導致排便時無法有效擠壓肛門腺,增加分泌物堆積、阻塞甚至感染的風險。

(五)定期健康檢查

即使貓咪外觀看起來很健康,也建議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完整的健康檢查,讓獸醫從頭到尾幫毛孩做全盤評估。這時也能請獸醫順便檢查肛門腺是否有腫脹、阻塞等徵兆,及早發現潛在問題,避免病情惡化,做到真正的「預防勝於治療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