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三點,你家小貓站在門口喵喵叫,聲音又尖又長,怎麼哄都停不下來——這情況是不是很熟悉?


幼貓剛到新環境,總是比成貓更容易焦躁不安,尤其在夜深人靜時,叫聲彷彿放大十倍!


但貓咪到底是在撒嬌、肚子餓,還是有其他需求?應該理牠還是裝作沒聽到?

這篇文章將幫助你找出貓咪叫不停的真正原因,並提供 3 招有效的安撫技巧,讓你和貓咪都能安心入睡!

當貓咪發現有趣的事物,比如窗外的鳥兒或快速移動的小昆蟲。

牠們可能會發出興奮的叫聲,甚至伴隨「喀喀喀」的聲音,這是牠們模擬捕獵的行為!

解法

  • 注意貓咪發現的東西是什麼
  • 然後觀察貓咪的反應~

一直叫原因2:進入發情期

如果你家貓咪沒有結紮,進入發情期,他們會發出高亢而持續的叫聲,尤其是夜晚更加明顯。

這是牠們尋找伴侶的信號。

判斷方式

  • 叫聲特別長且頻繁
  • 伴隨 翻滾、蹭地板、在門口徘徊

解法

  • 帶貓咪進行結紮手術,避免貓咪因發情過度焦躁

一直叫原因3:肚子餓啦啦啦

貓咪肚子餓時,會用拉長音調的「喵~」聲來提醒你該餵食了!

有些貓甚至會學著在固定時間叫喚,提醒主人準備餐點。

判斷方式

  • 幼貓在固定時間點叫得特別激動
  • 會一直在食物區徘徊,甚至跑來咬你

解法

  • 固定餵食時間,讓貓咪有規律的進食習慣
  • 使用自動餵食器,確保夜間也有足夠的食物
  • 少量多餐,避免一次吃太多又容易餓

一直叫原因4:覺得無聊

如果貓咪長時間沒有得到陪伴或刺激,牠們可能會通過叫聲表達自己的無聊。

你可以透過互動玩具或簡單的撫摸,滿足牠們的需求。

解法

  • 陪貓咪玩耍:每天定時跟他玩逗貓棒,消耗精力
  • 豐富室內環境,提供貓跳台、玩具,轉移注意力

一直叫原因5:分離焦慮

當主人不在家時,某些特別依賴人的貓咪會感到焦慮,表現為不停地叫喚。

這是牠們在尋求安慰的方式,平時可以嘗試逐漸讓貓咪適應短時間的獨處。

判斷方式

  • 幼貓剛離開母貓,對環境不熟悉
  • 沒人陪伴時特別焦躁,甚至一直哭鬧

解法

  • 提供舒適的窩,放上柔軟的毛毯,模仿母貓的環境
  • 使用安撫玩具(如帶有心跳聲的小抱枕),讓幼貓有安全感

一直叫原因6:身體不舒服

當貓咪感到疼痛或身體不適時,會用叫聲來表達。

例如,牙痛、關節問題或腸胃不適。這時應該留意牠們的其他行為,並盡快帶牠們去看獸醫。

判斷方式

  • 叫聲變細長、沙啞或斷斷續續
  • 伴隨 食慾不振、精神不佳、嘔吐或腹瀉

緊急處理

  • 觀察一天,如果狀況沒改善,立刻帶去獸醫院檢查!

讓幼貓安靜下來的 3 大黃金法則

不論是什麼原因,這 3 個技巧都能有效安撫貓咪,讓牠更快適應你的生活節奏!

1️⃣ 穩定作息,減少焦慮

  • 每天固定餵食、陪玩、關燈睡覺,讓貓咪適應規律的生活
  • 避免隨意回應哭鬧,否則貓咪會學會「一直叫 = 主人來陪」

2️⃣ 環境安撫,增加安全感

3️⃣ 不要亂懲罰!

  • 提供溫暖的睡窩、毛毯、安撫玩具,讓貓咪有安全感
  • 減少噪音與光線干擾,避免外界因素影響貓咪的睡眠
  • 千萬不要對幼貓大喊、關禁閉或噴水,這會讓貓咪更焦慮!
  • 當貓咪不亂叫時,才給予獎勵,讓牠學會安靜才有好事發生

如何解讀貓咪的叫聲?

不同的叫聲代表著不同的情緒和需求,學會解讀小主子的「語言」,你就能更好地與牠們互動:

  • 短促的喵聲:表示快樂或打招呼。
  • 長音的喵聲:通常是需求未被滿足,例如餓了或想玩耍。
  • 尖銳的叫聲:可能是疼痛或驚嚇。

看完這6個貓咪常見的一直叫原因後,是不是更了解你家可愛的小主子了呢?

記得聽到他們叫的時候留意原因,就可以幫助他們解決需求呦!

幼貓一直叫,常見 FAQ

Q1:如果已經試了所有方法,幼貓還是一直叫怎麼辦?

A:可能是習慣性行為,需要耐心調整,建立長期的穩定作息。

Q2:半夜幼貓一直叫,我該理牠嗎?

A:剛來新環境的貓,可以適當安撫。

已經適應但還是愛叫,就要避免回應,讓貓學會自己安靜。

Q3: 貓咪什麼時候會停止一直叫?

A: 隨著成長,大多數貓3-6 個月後會自然安靜

但如果是發情期、疾病或習慣性行為,可能會持續更久。

幼貓一直叫,是在向你傳遞訊號!

別急著責怪貓咪,其實牠只是在告訴你「我需要幫助!」透過觀察貓咪的行為,你能更了解牠的需求,讓牠更快適應家中的生活。

如果你的貓咪仍然叫個不停,不妨試試安撫玩具,幫助牠建立安全感!

還有其他養貓疑問?快來看看我們的完整新手貓奴指南!

新手養貓須知!詳細用品清單、費用估算,專屬新手貓奴的入門指南 – HeroMama

特價
NT$399
特價
NT$245NT$7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