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蚤是一種無翅的小型寄生昆蟲,體型雖小(約 1~3mm),但彈跳力驚人。牠們主要寄生在貓狗身上,靠吸食血液維生。跳蚤最可怕之處在於繁殖速度極快,一隻雌性跳蚤一天可產下 20~50 顆卵,若不及時處理,家中很快就會淪陷。
1. 是否會傳染?
- 對其他寵物:會! 跳蚤在宿主間的移動能力很強,家中若有一隻狗感染,其他的貓狗幾乎無一倖免。
- 對人類:跳蚤會叮咬人類(通常在腳踝或小腿處出現紅腫癢包),但人類的體溫和皮膚構造不適合跳蚤長期寄生與繁殖。所以跳蚤咬完人後,通常會跳回貓狗身上或躲回環境中。
2. 跳蚤生命週期(關鍵知識!)
要根除跳蚤,必須了解牠們的生命週期:卵 → 幼蟲 → 蛹 → 成蟲。
我們在狗狗身上看到的成蟲跳蚤,其實只佔了整個族群的 5%;剩下的 95%(卵、幼蟲、蛹)都藏在你的地毯、沙發縫隙和地板上。這就是為什麼只幫狗除蚤是不夠的,環境清潔才是斷根的關鍵。
二、狗跳蚤症狀與判斷方式
1. 目視可見的跡象
- 黑色小蟲:撥開狗狗的毛髮(特別是淺色毛的狗),可能會看到深褐色或黑色的小蟲在皮膚上快速爬行或跳躍。
- 跳蚤糞便:在狗狗常睡的床墊或身上,發現像「黑胡椒粉」一樣的細小黑色顆粒。
2. 皮膚症狀
- 劇烈抓癢:這是最明顯的症狀,狗狗會用後腳瘋狂抓癢,或用牙齒啃咬身體。
- 掉毛與脫毛:常發生在尾巴根部、背部或大腿內側。
- 紅疹與過敏:許多狗狗對跳蚤的唾液過敏,引發跳蚤過敏性皮膚炎(FAD)。只要被咬一口,就會引發全身性的劇烈搔癢、紅腫,甚至抓到化膿感染。
3. 行為變化
- 焦躁不安:狗狗會突然從睡夢中驚醒,或是坐立難安。
- 啃咬四肢:頻繁地舔舐或啃咬腳掌和尾巴根部。
三、狗跳蚤從哪裡感染?(原因)
1. 室外來源
- 草叢與公園:跳蚤喜歡躲在陰暗潮濕的草叢、灌木叢中等待宿主。
- 接觸流浪動物:散步時與流浪貓狗近距離接觸、互聞,跳蚤很容易藉機跳過來。
2. 室內來源
- 環境殘留:家中地毯、床縫可能殘留著休眠的「蛹」,當感受到震動或體溫時破繭而出。
- 多犬家庭:家中其他寵物帶回跳蚤,互相傳染。
- 人類帶回:跳蚤也可能附著在主人的鞋底或褲管上,跟著你一起回家。
3. 新狗進家
剛領養或撿到的狗狗,若未經過隔離和除蟲就直接進入家中,是極常見的感染源。
四、狗跳蚤檢查方式
1. 目視檢查
將狗狗毛髮撥開,重點檢查體溫較高或較隱蔽的部位:頸部(項圈下)、尾巴根部、腋下、腹部。
2. 濕紙巾測試(最準確!)
如果你看到身上有黑色小顆粒,但不確定是髒污還是跳蚤大便,可以用這招:
- 取一張濕紙巾或沾濕的衛生紙。
- 將黑色顆粒放在濕紙巾上。
結果判定:如果黑色顆粒暈開變成紅褐色(因為那是消化過的血),那就是跳蚤糞便,代表狗狗身上絕對有跳蚤。
3. 需就醫判斷
若出現以下狀況,請立即帶去獸醫院:
- 皮膚已經抓到破皮、流湯、化膿(細菌感染)。
- 幼犬或小型犬牙齦蒼白(大量跳蚤吸血可能導致貧血)。
- 狗狗精神萎靡、食慾下降。
五、狗跳蚤治療方式
1. 體外除蚤藥
- 滴劑型(如蚤不到、寵愛等):滴在後頸皮膚上,藥物會透過皮脂擴散全身。優點是部分藥物具有驅避效果。
- 噴劑型:適合幼犬或大量感染時的緊急處置。
2. 體內體外綜合型(口服藥)
- 口服除蚤錠(如一錠除、全能狗等):這是目前主流的選擇。狗狗吃下像零食一樣的藥塊後,藥效進入血液。跳蚤一吸血就會死亡。
- 優點:效果迅速、不怕洗澡碰水影響藥效、保護期長(1~3 個月不等)。
- 範圍:許多口服藥能同時預防跳蚤、壁蝨,甚至包含心絲蟲和腸道寄生蟲。
3. 幼犬除蚤注意
千萬不要隨便拿成犬的藥給幼犬用! 許多化學成分對 8 週齡以下或體重不足的幼犬有毒性。
建議:請諮詢獸醫,使用幼犬專用的噴劑,或先用物理方式(除蚤梳)抓跳蚤,待年齡符合後再用藥。
4. 標準治療流程
- 立即用藥:使用速效型的除蚤藥殺死身上的成蟲。
- 持續 3 個月:這是鐵則!因為環境中的卵和蛹孵化需要時間,必須連續投藥至少 3 個月,才能徹底斷絕跳蚤的生命週期。
- 同步環境清潔:配合環境大掃除,效果才好。
六、環境清潔與跳蚤卵處理
1. 為什麼要清環境?
記得前面說的「95% 跳蚤都在環境中」嗎?如果你只幫狗點藥,而不清掃環境,新孵化的跳蚤會源源不絕地跳上狗狗,讓你覺得「藥好像沒效」。
2. 清潔範圍
- 狗狗睡窩:床墊、毯子、布娃娃。
- 人類傢俱:沙發縫隙、地毯(跳蚤最愛)、床單。
- 死角:牆角、地板接縫、櫃子底下。
3. 清潔方法
- 高溫清洗:將布料類用品用 60°C 以上的熱水清洗或烘乾,可殺死蟲卵。
- 吸塵器大法:每天使用吸塵器,利用震動「喚醒」躲在深處的蛹,並將牠們吸走。吸完後集塵袋必須立刻丟棄或封死,以免跳蚤爬出來。
- 環境噴劑:使用含有「昆蟲生長調節劑(IGR)」的環境除蚤噴霧,針對牆角和縫隙噴灑,抑制蟲卵孵化。(注意:噴灑時人寵需迴避)。
七、狗跳蚤預防方式
1. 固定除蚤
預防勝於治療!不要等看到跳蚤才點藥。
- 滴劑:通常每月一次。
- 口服藥:依品牌不同,每月或每三個月一次。
2. 生活管理
- 回家梳毛:散步回家後,用排梳稍微梳理狗狗毛髮,檢查有無帶回蟲蟲。
- 避開草叢:盡量走在水泥地或鋪設好的路面,減少鑽入草叢的機會。
3. 多犬家庭
同進同出原則:家中只要有一隻狗有跳蚤,所有貓狗都要一起點藥/吃藥。否則跳蚤只會從有吃藥的狗身上,搬家到沒吃藥的狗身上。
八、常見Q&A
Q1:狗跳蚤會咬人嗎?
A: 會。雖然跳蚤不會寄生在人身上,但牠們肚子餓時也會叮咬人類。特徵是小腿、腳踝出現「一直線」或「三角形」排列的紅腫癢包。
Q2:不出門的室內狗也會有跳蚤嗎?
A: 會。跳蚤可能附著在主人的褲管、鞋底帶回家,或是透過紗窗跳進來。加上台灣氣候溫暖潮濕,一年四季都可能有跳蚤。
Q3:幼犬可以用除蚤藥嗎?
A: 大部分滴劑需滿 8 週齡、口服藥需滿 8~9 週齡且體重達標才可使用。請務必諮詢獸醫,切勿自行用藥以免中毒。
Q4:除蚤後為什麼還看到跳蚤?是藥沒效嗎?
A: 不一定。這通常是因為環境中殘留的「蛹」孵化了(所謂的「爆米花效應」)。這些新跳蚤跳上狗之後,接觸到藥效就會死亡。請持續用藥並加強環境清潔,直到環境中的庫存耗盡。
Q5:跳蚤會不會在家裡繁殖?
A: 會。地毯、沙發縫、木地板縫隙都是跳蚤產卵的溫床。這就是為什麼環境清潔跟投藥一樣重要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