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曾發現,家中那位曾經飛簷走壁的貓主子,現在跳上沙發前,總要多猶豫幾秒?或是牠的脾氣變得有點古怪,不再喜歡讓你隨意撫摸?這些看似「老化」的細微變化,很可能就是貓咪關節炎發出的無聲求救信號。
貓咪是天生的「忍痛大師」,牠們隱藏不適的本能,使得關節炎成為一個極易被忽略的「隱形殺手」。根據統計,超過90%的12歲以上老貓,都患有程度不一的退化性關節炎。
這篇文章將成為你的「貓咪關節保健師」,帶你深入了解這個沉默的疾病,教你如何從日常行為中辨識警訊,並提供完整的居家照護與舒緩方案,幫助你的愛貓減輕痛苦,重拾舒適、有品質的生活。
一、貓咪關節炎是什麼?
貓咪之所以是忍痛高手,源自於牠們在野外的生存本能。在自然界中,展現出脆弱或疼痛,就等於是向掠食者宣告「我是個輕鬆的獵物」。
因此,牠們會盡一切可能,用正常的行為來掩飾自己的不適,直到疼痛再也無法忍受為止。
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飼主發現問題時,貓咪的關節炎通常已經發展到中後期了。
三、貓咪關節炎的5大警訊:從行為變化中找線索

1. 跳躍意願與能力的改變
這是最關鍵的指標!貓咪可能會:
- 跳躍前猶豫不決:在跳上床或貓跳台前,會先在原地觀察、測量很久。
- 改變跳躍路徑:不再一步到位,而是先跳到較低的椅子,再跳上高處。
- 跳躍失敗或落地不穩:落地時發出「砰」的聲響,而不是輕巧無聲。
- 完全不再跳高:這是最明顯的警訊。
2. 活動力與移動方式的改變
- 走路姿勢僵硬:尤其在剛睡醒時,走路看起來一跛一跛的,但活動一下後又似乎恢復正常。
- 上下樓梯變得困難或不願意上下樓。
- 整體活動量下降:變得不愛玩、不愛巡視地盤,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。
3. 如廁習慣的改變
- 不使用貓砂盆:因為進出高邊緣的貓砂盆會引發關節疼痛,牠們可能會選擇在貓砂盆旁邊或更容易進入的地方上廁所。
- 排泄物沾黏:因為關節疼痛,無法好好地蹲踞,導致毛髮容易沾到尿液或糞便。
4. 理毛習慣的改變
- 特定部位理毛減少:因為關節僵硬,牠們可能無法轉身舔到下背部、臀部或尾巴根部的毛髮,導致這些地方的毛髮變得油膩、打結或出現皮屑。
- 過度理毛:有些貓咪會反覆舔舐疼痛的關節部位,試圖舒緩不適。
5. 情緒與互動的改變
- 脾氣變差、易怒:當你觸摸到牠疼痛的關節(如背部、臀部)時,牠可能會突然哈氣、低吼甚至咬人。
- 變得不喜社交:牠可能會避開與家人或其他寵物的互動,喜歡獨自躲藏起來。
四、貓咪關節炎會好嗎?
答案是:不能痊癒,但可以有效管理。
關節炎是一種退化性、不可逆的疾病,受損的軟骨無法完全再生。但好消息是,透過積極、多方面的管理,我們可以顯著地減輕牠的疼痛、延緩惡化速度,並大幅提升牠的生活品質,讓牠依然能享受快樂、舒適的貓生。
五、如何幫助關節炎的貓咪?全方位照護指南
1. 尋求獸醫的專業協助(第一步)
如果你觀察到任何上述警訊,請務必帶貓咪去看醫生。獸醫會透過觸診和X光來確診,並制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,可能包含:
- 專業的止痛藥物:這是緩解疼痛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方式。(切勿自行餵食人類的止痛藥,對貓有劇毒!)
- 雷射治療或針灸:作為輔助療法,有助於減輕發炎和疼痛。
2. 居家環境的優化
- 打造無障礙空間:在沙發、床邊放置寵物階梯或斜坡,幫助牠輕鬆上下。
- 更換貓砂盆:選擇入口較低、沒有上蓋的貓砂盆。
- 提供溫暖舒適的睡窩:柔軟、溫暖的床墊能舒緩關節不適。
- 鋪設防滑地墊:在光滑的地板上鋪設地毯或瑜珈墊,增加抓地力。
3. 體重管理
減重是免費的止痛藥! 過重的身體會對關節造成巨大的負擔。與獸醫討論,為貓咪制定一個安全的減重計畫,是控制關節炎最重要的事。
4. 營養保健品的補充
適量補充關節保健品,有助於保護軟骨、潤滑關節。常見的有效成分包含:
- 葡萄糖胺 & 軟骨素:軟骨的基礎構成物質。
- Omega-3 脂肪酸(如魚油):具有天然的抗發炎效果。
- 綠唇貝:同樣富含抗發炎成分。
總結來說,貓咪關節炎雖然無法治癒,但絕非絕症。身為飼主,我們最重要的任務,就是學會讀懂牠們隱晦的求救信號,並透過積極的醫療與溫柔的居家照護,成為牠們最堅實的依靠,陪伴牠們優雅、舒適地慢慢變老。
易有關節炎的風險貓咪族群

關節飲食保養推薦


延伸閱讀:
貓飼料 挑選指南|選擇要點、品牌介紹、哪裡買一次看- HeroMam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