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現貓咪下巴黑黑一點一點的,不一定是髒了,可能是長了「貓粉刺」!
貓粉刺屬於貓咪毛囊疾病,因皮脂分泌過多或角質堆積堵塞毛孔,導致貓長出下巴黑頭、白頭粉刺。
它的外觀可能是黑色小點、紅腫丘疹或化膿結痂,嚴重時會造成貓咪惡化為毛囊炎,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。
所有年齡、性別與品種的貓咪都有可能有粉刺,因此瞭解成因、清潔方式就非常重要,一起繼續看下去吧!
貓為什麼會長粉刺?
造成貓粉刺的原因目前還不是百分之百確定,不過大多數獸醫認為,跟貓咪皮膚出油太多、毛孔堵住脫不了關係。
以下是可能引發貓粉刺的常見原因:
- 清潔不乾淨:貓咪吃東西時,下巴常會沾到食物油脂,但牠們很難自己清潔下巴,尤其是年紀大的貓咪或活動力比較差的貓。
- 油脂分泌多:有些貓咪天生皮脂腺比較活躍,比較容易堵塞毛孔。
- 用塑膠碗吃飯:塑膠碗容易有刮痕,細菌會卡在上面,進食時可能接觸皮膚導致感染或過敏。
- 壓力大或免疫力差:壓力或身體狀況不好,可能讓皮膚抵抗力下降,也會影響出油狀況。
- 飲食太油或水喝太少:容易讓體內油脂代謝出問題。
- 環境髒、空氣不好或過敏源多:像灰塵、塑膠味、某些食物都有可能刺激皮膚,讓情況變糟。
貓咪下巴粉刺如何清理?
幫貓清理粉刺時,有一件事務必要記得:絕對不要用手擠壓或摳粉刺!
這樣反而會讓細菌擴散,導致紅腫、疼痛,甚至引起更嚴重的感染。
以下是居家清理貓下巴粉刺的正確步驟:
步驟 1:熱敷幫助軟化
用溫熱的濕毛巾、紗布或化妝棉敷在貓咪下巴 30~60 秒,能讓皮脂軟化、毛孔打開,讓清潔更有效。
步驟 2:輕柔擦拭清潔
用貓咪專用的潔膚濕紙巾,或獸醫推薦的抗菌洗劑(如抗菌洗毛精),輕輕擦拭患部。
💡提醒:千萬不要用人的化妝水、酒精或藥膏,可能會刺激貓皮膚,甚至有毒性風險。清潔後讓下巴自然風乾,不要來回擦拭,以免刺激皮膚。
步驟 3:修剪下巴毛髮
若貓咪下巴毛較長或容易打結,可以稍微修剪,幫助通風。不建議剃光,以免皮膚少了保護。
步驟 4:每次吃完飯後清潔
用乾淨毛巾或濕布擦掉貓咪下巴的油脂與食物殘渣。
步驟 5:更換碗具材質
把塑膠碗換成不鏽鋼、玻璃或陶瓷碗,並每天清洗,減少細菌與油脂堆積。
只要日常多一點細心與清潔,就能大大降低貓粉刺惡化的機會。
貓粉刺發炎症狀有哪些?
如果貓咪的粉刺沒有及時處理,就可能因為細菌感染而變得更嚴重,甚至演變成「毛囊炎」。
當粉刺發炎時,飼主可以觀察到這些變化:
- 紅腫或腫脹
- 結痂和疼痛(尤其在觸碰時)
- 形成膿皰或小腫塊
- 過度舔舐或抓癢
- 局部脫毛
- 不願被觸摸下巴(因疼痛)
- 出現流膿、異味,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
遇到這種情況,建議趕快帶去給獸醫看,才能避免情況惡化。
獸醫如何診斷與治療貓粉刺?
獸醫可能會進行皮膚刮片、細菌培養、皮膚細胞學檢查等,確認是否有毛囊蟲、黴菌或細菌感染。
常見的治療方式包含:
- 外用抗生素軟膏
- 溫和的抗菌洗劑
- 口服抗生素、類固醇、或其他抗黴菌藥物(視病情嚴重度)
提醒:所有藥物請依照獸醫指示使用,切勿擅自處理。
如何預防貓粉刺再發?
預防貓粉刺,其實比治療還重要。只要從日常清潔做起,搭配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環境,就能大幅降低貓咪反覆長粉刺的機率。
以下整理幾個飼主可以落實的預防重點:
- 避免使用塑膠碗,改用不鏽鋼、陶瓷或玻璃碗具
- 每天定期擦拭貓咪下巴,尤其在用餐後
- 維持飲食清淡、確保攝取足夠水分
- 定期清理環境,減少灰塵與過敏源
- 提供穩定環境,避免貓咪壓力大
- 可適度補充 Omega-3 與 Omega-6 脂肪酸(如魚油),維持皮膚健康
貓粉刺相關問題一次解答!
Q1:貓粉刺會自己好嗎?
輕微的粉刺若定期清潔可自行恢復,但若已發炎紅腫,仍需就醫。
Q2:貓粉刺清潔後多久會消失?
一般輕微粉刺在 1–2 週內改善,若感染嚴重,治療時間可能拉長至 4–6 週。
Q3:貓粉刺要看獸醫嗎?
若出現腫脹、結痂、流膿、搔癢或居家處理無效,應立即就醫。
如果你發現家中貓咪下巴有黑黑的點,別緊張也別忽視。
掌握正確的清潔與預防方法,定期觀察與照顧,這樣才能讓貓主子遠離粉刺困擾,保持健康可愛的模樣!
你可能還想看
參考資料
- https://www.petmd.com/cat/conditions/skin/cat-acne
- https://www.webmd.com/pets/cats/what-to-know-feline-acne
- https://vcahospitals.com/know-your-pet/chin-acne-in-ca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