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貓貓嘔毛係咪正常?由條脷嘅構造講起

要了解嘔毛,就要先由貓貓條脷講起。貓貓條脷佈滿成百上千個向住喉嚨嘅「絲狀乳突」,呢啲由角蛋白組成嘅倒鈎就好似一把神奇嘅梳。當貓貓舔毛嗰陣,呢啲倒鈎可以有效咁梳理廢毛、清除污垢,呢個亦係點解貓貓可以將自己打理得咁乾淨嘅原因。

不過,呢個精巧嘅設計亦意味住,被勾住嘅廢毛好難「뱉」返出嚟,貓貓唯一嘅選擇就係將佢哋吞落肚。

(一)毛球嘅形成同排出過程

喺正常情況下,吞入肚嘅少量毛髮會順利通過消化道,最後混喺糞便中排出體外,你甚至唔會察覺到。但問題在於,當吞入嘅毛髮量超過消化系統可以處理嘅負荷時,呢啲毛髮就會喺胃入面積聚、打關斗,同未消化嘅食物殘渣、消化液糾纏埋一齊,慢慢形成一團紮實嘅毛球。

當呢個毛球大到一定程度,開始刺激到胃壁,貓貓就會本能咁透過嘔吐反應,將呢個「異物」排出體外。呢個就係我哋見到嘅「貓嘔毛」過程。

(二)正常同異常嘅分界線

一般嚟講,健康嘅短毛貓可能幾個月甚至一年先嘔一次毛球;而長毛貓或者喺換毛季節(通常係春秋兩季),嘔毛嘅頻率可能會增加。間唔中嘔出完整、成形嘅毛球,而且貓貓嘔完之後精神、胃口都冇問題,咁就屬於可接受嘅生理現象。

但你必須警惕,如果出現以下情況,就可能已經唔係「正常」範圍:

  • 頻率增加:嘔毛或乾嘔嘅頻率一星期超過 1 ~ 2 次。
  • 嘔吐困難:貓貓頻繁做出想嘔嘅動作(乾嘔),表情痛苦,但又咩都嘔唔出。
  • 嘔吐物異常:嘔出嚟嘅唔係成形毛球,而係混雜少量毛髮嘅液體或食物。
  • 伴隨症狀:貓貓喺嘔吐前後出現冇精神、胃口明顯變差、體重減輕或匿埋等行為。

好多主人誤以為「貓貓不嬲都會嘔」,因而忽略咗呢啲警號。事實上,頻繁嘔吐絕非正常,佢代表住消化道可能正處於慢性發炎或阻塞嘅風險中,呢個就係「毛球症」嘅前兆。

二、貓咪吐毛球就係毛球症?唔只係嘔唔出咁簡單

毛球症 (Trichobezoar),醫學上係指貓貓體內積聚咗過多毛髮,但冇辦法透過嘔吐或排便順利排走,導致毛球喺胃部或腸道形成部分或完全阻塞嘅病理狀態。

呢個唔單止係消化不良,而係一種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嘅疾病。當毛球滯留喺消化道,佢會好似海綿咁吸水,變得越嚟越大、越嚟越硬。

  • 喺胃部:巨型毛球會佔據胃部空間,令貓貓食少少就覺得飽,導致長期冇胃口同營養不良。同時,佢會持續刺激胃壁,引發慢性胃炎。
  • 喺腸道:如果毛球由胃部移到小腸,情況會更加危險。小腸比胃窄好多,毛球極容易造成腸道阻塞。一旦腸道被完全塞住,腸道組織可能會因為缺血而壞死,甚至引發腹膜炎,呢個係有高度致命風險嘅急症。

如果唔及時處理,毛球症最嚴重時需要透過緊急外科手術先可以拎返出嚟,呢個對貓貓嘅身體同主人嘅荷包都係沉重嘅負擔。

三、貓貓毛球症嘅 6 大常見症狀

毛球症嘅症狀係漸進式嘅,早期可能並唔明顯。身為主人,敏銳嘅觀察力係保護貓貓健康嘅關鍵。如果你發現愛貓出現以下任何一項或多項症狀,請務必提高警覺,並考慮尋求獸醫協助。

(一)頻繁乾嘔或嘔吐物異常

呢個係最直接嘅警號。貓貓會反覆做出弓背、伸長頸、用力收縮肚嘅嘔吐動作,但最終只嘔到少量白色泡沫、黃色膽汁,或夾雜幾條毛嘅液體。 如果嘔吐物呈深啡色好似咖啡渣,或者帶有血絲,可能代表消化道已經受損出血,係嚴重警號,必須立即求醫!

(二)冇胃口同冇精神

「唔食嘢」係貓貓表達唔舒服最常見嘅方式。畀毛球塞住嘅腸胃會令佢哋覺得噁心、冇胃口。連帶咁,貓貓嘅活動力亦會明顯下降,唔再對平時最愛嘅玩具有興趣,大部分時間都喺度瞓覺或者匿埋,睇落冇晒心機。

(三)便秘或糞便異常

毛球會阻礙消化物正常通過,導致腸道蠕動變慢。你可能會觀察到:

  • 去廁所次數減少:貓砂盆入面嘅便便量明顯少咗。
  • 排便困難:貓貓喺貓砂盆踎好耐,表情好用力,甚至發出叫聲。
  • 糞便形態改變:糞便變得又乾又硬,體積細小。有時糞便外面會包住大量毛髮,形成所謂嘅「串珠狀」糞便。

(四)肚仔脹或者唔畀掂

當大量毛球同氣體積聚喺腸胃,會導致肚脹同肚痛。你可能會發現貓貓個肚睇落比平時脹。當你嘗試抱佢或摸佢個肚時,佢可能會因為痛而避開、出爪,甚至哈氣。

(五)毛髮變得粗糙冇光澤

靚毛需要充足嘅營養嚟維持。當腸胃嘅消化吸收功能因為毛球症受損,身體攞唔到足夠營養,就會直接反映喺皮毛狀態上。毛髮可能變得乾旱、脆弱、易斷,失去原有嘅順滑光澤,甚至非季節性嘅甩毛量都會增加。

(六)其他異常行為

有啲貓貓喺腸胃極度唔舒服時,會出現「異食癖」行為,例如啃膠袋、紙巾、電線或舔牆。呢個可能係佢哋想紓緩不適感嘅一種本能反應。此外,部分貓貓喺嘔毛前會發出同平時唔同、好痛苦嘅慘叫聲。

四、邊啲貓貓特別容易嘔毛?

雖然所有貓貓都可能有毛球症,但以下幾種類型嘅貓貓,風險會顯著更高:

(一)長毛貓

呢個係最高風險嘅群體。布偶貓、波斯貓、金吉拉、緬因貓、挪威森林貓等長毛品種,毛量唔單止多,而且又長。喺每一次理毛時,吞落肚嘅毛髮量遠遠超過短毛貓,自然更容易喺體內積聚成球。

(二)過度理毛嘅貓

貓貓過度理毛嘅原因有好多,包括:

  • 心理因素:壓力、焦慮、太悶或生活環境巨變(例如搬屋、有新成員加入),都可能令貓貓透過不停舔毛嚟安撫自己。
  • 生理因素:皮膚痕癢係另一個主因。過敏(食物或環境)、跳蚤、蟎蟲等寄生蟲感染,或者貓癬等皮膚病,都會令貓貓因為痕而係咁舔特定部位。

(三)老貓

隨住年紀增長,貓貓嘅身體機能會逐漸退化。其中,腸胃嘅蠕動能力會變得比後生時慢,令毛髮喺消化道停留嘅時間變長,增加咗結成毛球嘅機會。

(四)有異食癖嘅貓貓

有啲貓貓就係對非食物情有獨鍾,例如毛冷、地氈毛、膠袋、橡筋等。呢啲消化唔到嘅異物,一旦吞落肚,非常容易同毛髮糾纏埋一齊,形成更複雜、更難排出嘅阻塞物。

(五)多貓家庭成員

住喺多貓家庭嘅貓貓,有時會出現「互相理毛」嘅行為。呢個係一種社交同表達情感嘅方式,雖然睇落好溫馨,但亦都無形中增加咗彼此食入對方毛髮嘅機會。

五、點樣預防毛球症?5大日常照顧貼士

獸醫診斷毛球症時,通常會透過觸診、驗血、X光、超聲波或內窺鏡嚟確認毛球嘅位置同大細。與其等到要醫療介入,不如喺日常生活中就積極預防。以下係獸醫建議嘅 5 個關鍵貼士:

(一)勤力梳毛係王道

呢個係預防毛球症最根本、最有效嘅方法。主動幫貓貓梳走廢毛,就等於由源頭減少咗被佢哋吞落肚嘅毛髮量。

  • 短毛貓:建議喺非換毛季每星期梳 2 ~ 3 次;換毛季可以增加到每日一次。
  • 長毛貓:強烈建議每日梳 1 次,特別係腋下、肚仔同尾巴根部呢啲容易打結嘅地方。

(二)確保貓貓飲夠水

充足嘅水份係維持腸道健康嘅基石。水份可以幫手潤滑腸道,軟化糞便,令毛球更容易隨住便便排出。

  • 增加濕糧比例:主食罐或濕糧包嘅含水量高達 70% ~ 80%,係貓貓攝取水份最有效率嘅方式。
  • 鼓勵主動飲水:喺屋企唔同地方擺多幾個水兜,並使用流動飲水機,流動嘅水可以引發貓貓嘅好奇心,增加飲水量。

(三)調整高纖維飲食

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同非水溶性,兩樣對於排毛都好重要。

  • 非水溶性纖維:好似纖維素,可以增加糞便體積,物理性咁刺激腸道蠕動。
  • 水溶性纖維:如果膠、洋車前子,可以吸收水份形成啫喱狀,軟化糞便令佢更滑溜易排出。

你可以適量提供貓草,或者喺獸醫建議下,揀市面上嘅排毛粉或專為毛球問題設計嘅高纖貓糧。

(四)保持環境清潔

定期用吸塵機清潔地板、梳化同貓貓成日瞓覺嘅角落,可以有效減少環境中積聚嘅貓毛。咁樣貓貓喺理毛或玩耍時,就唔會唔小心食埋呢啲甩咗嘅毛。

(五)豐富生活環境,增加運動同遊戲

一隻開心、滿足嘅貓貓,比較唔會因為悶或壓力大而過度理毛。

  • 每日遊戲時間:每日固定花 15 ~ 20 分鐘,用逗貓棒等互動玩具陪佢玩。
  • 環境豐富化:提供貓抓板、貓跳台、藏食玩具等,令貓貓嘅生活充滿探索樂趣。咁樣唔單止可以消耗佢哋精力、促進腸胃蠕動,仲可以有效紓緩壓力。

六、化毛膏 vs. 排毛粉,應該點樣揀?

市面上有好多幫貓貓排毛嘅保健品,最常見嘅就係化毛膏同排毛粉。了解佢哋嘅運作原理,先可以幫主子做最啱嘅選擇。

(一)化毛膏

  • 原理:主要成分通常係礦物油、凡士林或植物油等油脂類。呢啲油份貓貓腸道吸收唔到,所以可以起到潤滑腸道、軟化糞便嘅作用,本質上係一種溫和嘅瀉劑,令毛球更容易滑出嚟。
  • 風險同疑慮:
    • 影響營養吸收:長期或過量使用礦物油,可能會干擾脂溶性維他命(例如 A、D、E、K)嘅吸收。
    • 成分複雜:為咗令貓貓肯食,好多化毛膏會添加糖漿、植物膠、人造香料或誘食劑,呢啲都可能增加貓貓身體負擔。
    • 治標唔治本:化毛膏只係提供潤滑,並冇真正促進腸道自己嘅蠕動能力。

(二)排毛粉

  • 原理:核心成分係天然膳食纖維,例如洋車前子、南瓜粉、菊苣纖維、燕麥纖維等。呢啲纖維識得吸收腸道水份,增加糞便體積同濕潤度,從而溫和咁促進大腸蠕動,用最符合生理機能嘅方式,將毛髮包住喺糞便中自然排出。
  • 優點:
    • 成分天然:優質嘅排毛粉成分單純,以天然纖維為主,副作用風險低。
    • 促進腸道健康:膳食纖維係腸道益生菌嘅食物(益生元),有助維持健康嘅腸道生態。
    • 適合長期保養:由於作用溫和又可以調理腸道,排毛粉更適合做日常保健品。

(三)選購建議與結論

綜合嚟講,對於預防同長期保養,排毛粉係比起化毛膏更理想嘅選擇。喺揀選時,建議你:

  • 詳細閱讀成分表:優先揀成分天然、單純,以膳食纖維為主嘅產品。
  • 避免不必要添加物:避開含有糖份、人造香料、色素、防腐劑同不明膠質嘅產品。
  • 揀有信譽嘅牌子:揀有獸醫推薦、第三方檢驗認證或專利成分嘅牌子,品質更有保障。

搭配足夠水份:無論用邊種排毛產品,都一定要確保貓貓飲夠水,先可以令產品發揮最佳效果。